在考行測的時候,合適的做題順序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試卷。比如判斷推理優(yōu)先做、言語理解中間做、數(shù)量關系最后做就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案,大家平時也可以私下演練一下,如果能提高做題效率就再好不過了。
1、判斷推理優(yōu)先做
拿到試卷可以先做常識判斷題,這部分不需要太多技巧,快速完成即可。但是在完成常識題后,可以不按順序繼續(xù)做題,而是跳著來做判斷推理。判斷推理包括圖形判斷、定義判斷、類比推理和邏輯判斷四個部分,這部分題目數(shù)量多,分值占比高,并且可以迅速解答,準確率也很高。
判斷推理部分需要較強的技巧性,如果復習得當,可以在判斷推理題上拿到盡可能多的分數(shù),并且有了一個保底分數(shù)后,心里也會更加穩(wěn)定。
2、言語理解中間做
盡管言語理解與表達是第二個板塊,但并不需要急著去做,可以中期再考慮。言語理解題包括邏輯填空和片段閱讀,題量較大,難度適中。雖然言語理解題有一定的技巧性,但平時的知識積累是最重要的。
當然,這部分也因人而異。例如對于一些天生擅長語文、知識豐富的人來說,在做言語理解題時往往能做到又快又準,那么也可以優(yōu)先處理這部分題目,在完成言語理解后再進行判斷推理題的做答。
3、數(shù)量關系最后做
在行政能力測驗中,數(shù)量關系一直是難點,需要進行大量計算,而且正確率較低。特別是對文科生來說難度更甚。副省級試卷通常包含15道題,可以將其放到最后再做。
一般來說,數(shù)量關系題的前幾道相對較簡單,做起來不太困難,不容易失分。但是后面幾道題難度較大,如果花費太多時間,可能會導致整體時間不足。因此將其放到后面來做,在能做的情況下盡量完成,無法完成的可以隨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