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題是小學科目二中考查能力最綜合的一類題型。材料分析題由材料和題干兩個部分組成。其中,材料提供可供分析的素材——作答的現(xiàn)實依據(jù);題干呈現(xiàn)理論范圍,表明大體方向——作答的理論依據(jù)。
在小學科目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筆試中一共有2道材料分析題,每題分值20分,共40分,需要大家把其作為得分的重點題型去掌握。
對于材料分析的題目,我們的分析與作答一定要按照五步走。
第一步,閱讀問題,對問題進行歸類。
第二步,判斷材料來源。
可利用材料明顯特征來判斷,即關(guān)鍵字。例如出現(xiàn)“班主任”“班會”等可分為班級管理;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時,可歸為課堂紀律;若出現(xiàn)教育材料當中有“班主任”此明顯字眼,可以判斷為班級管理類材料分析題;若是一個教育現(xiàn)象,一句名言,有家長等,可歸為其他類。
第三步,回憶每類相關(guān)考點。
但要時刻牢記,萬能答題——新課改。
第四步,材料與考點相結(jié)合,尋找采分點。
針對采分點,可以嘗試以下三種方法來進行應對:
1.整體分析法
即對材料所說的事情進行整體把握,從整體出發(fā),發(fā)散思維,找到題目的答題點。這種方法適合題目要求比較寬泛,答案相對主觀的題目。
2.關(guān)鍵詞句分析法
抓住材料中的重點詞語或語句,從這些重點詞語或語句中分析出答題點。這種方法適合材料比較明確或直接地與知識點相聯(lián)系的題目。比如要求對老師行為進行評價的題目。
3.逐一對應法,即逆推法
先在頭腦當中對材料歸屬類型的所有考點進行復習,再結(jié)合材料,主意對應考點,可對應一條算一條,其他予以排除。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不容易漏掉得分點,缺點在于一條條往上靠會比較費時。這種方法適用于一時找不到答題點的題目,但這也是陶陶最推崇的方法,因為這些考點我們可以事先準備。
第五步,組織語言,形成答案。
注意寫法格式,盡量做到總分總結(jié)構(gòu),并緊密聯(lián)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