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落實黨和國家關于人才培養(yǎng)總體要求,開拓學生國際視野、促進多元文化交流,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西湖大學將于2025年7月23日至8月6日舉辦2025年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國際暑期學校。
有關報名通知如下。
一、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國際暑期學校簡介
本科生項目以“生命科學前沿”為主題,旨在通過知名國際學者富有啟發(fā)性的系統(tǒng)授課,將最前沿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帶給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課程參與者,并互動交流學習。學校邀請十余位享有國際學術聲譽的頂尖學者開設多個模塊的高水平學術講座,使學生了解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熱點和發(fā)展前沿;開設高水平實驗項目,提升學生對科學邏輯和創(chuàng)新范式的理解;在授課和實驗之余開展世界遺產地參觀、傳統(tǒng)文化體驗、高水平文藝演出等,促進多元文化交流,切實開拓學生國際視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學校將從全球申請者中遴選100-150名優(yōu)秀本科生,入選學員將獲得全英文授課教學體驗,深入探索生命科學的前沿科學技術,結識海內外志同道合的朋友。項目完成后學校將組織結業(yè)典禮,并頒發(fā)結業(yè)證書。
二、報名方式
(1)申請條件
全球范圍內生命科學專業(yè)類高年級本科生,具備較好的英語交流能力。
(2)申請方式
西湖大學國際暑期學報名系統(tǒng)已開通。請登錄報名系統(tǒng)sls-summercamp.westlake.edu.cn填寫個人信息并上傳個人陳述、成績單、英文成績等各項材料后提交申請。
申請頁面可多次保存,確認無誤后點擊提交。
截止時間:北京時間2025年5月11日24時整。
審核和錄取工作由生命科學學院成立資格審查小組評審,擇優(yōu)錄取。申請狀態(tài)及遴選結果可通過系統(tǒng)查詢,手機號碼、電子郵箱等本人聯(lián)系方式請保持通訊通暢。
錄取學員參加國際暑期學校需攜帶身份證或護照原件以及在讀學校學生證或校園卡或學信網學籍在線驗證報告,并承諾全程參與暑期國際學校所有活動。
(3)費用說明
本項目免收學費,提供參加學?;顒拥牟褪澈妥∷?。西湖大學將為國內學生報銷往返鐵路二等座及國際學生往返交通費最高不超過5000元人民幣。
(4)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婁逸云/Gareth Wetherill
電話:0571-86776719
郵箱:ug_summercamp@westlake.edu.cn
三、課程專家(部分)
Don Cleveland教授,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美國著名癌癥生物學家和神經生物學家,現(xiàn)任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細胞與分子醫(yī)學系主任。2006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09年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院士,2013年當選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會長。2018年因“闡明了一種遺傳性ALS 的分子發(fā)病機制,包括神經膠質在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在 ALS 和亨廷頓舞蹈癥動物模型中建立反義寡核苷酸療法”,獲得生命科學突破獎。Don Cleveland教授在有絲分裂紡錘體的組裝和染色體運動的調控方面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Katrin I. Andreasson教授,斯坦福大學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神經病學和神經科學系教授,研究免疫介導腦損傷機制。斯坦福大學阿爾茨海默病(AD)研究中心(ADRC)的聯(lián)合主任和ADRC生物標志物核心的聯(lián)合主任。Andreasson教授的實驗室研究的一個主要焦點是由不適應的全身和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免疫反應介導的神經元損傷的細胞和分子機制的調查。
陳列平教授,耶魯大學
免疫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耶魯大學醫(yī)學院免疫學教授。1989年獲得美國德雷塞爾大學醫(yī)學博士學位;1997年加入美國梅奧醫(yī)學中心,先后擔任免疫學顧問、免疫學副教授、教授;2004年就職于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先后擔任腫瘤學教授, 皮膚病學教授,細胞工程研究院研究員、皮膚病學研究主任;2011年進入耶魯大學,擔任耶魯大學醫(yī)學院免疫學、腫瘤學和皮膚病學教授,UTC癌癥研究講席教授,耶魯癌癥中心免疫學部主任等職;2017年獲得沃倫·阿爾珀特獎;2021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陳列平教授一直致力于免疫共刺激、共抑制分子的免疫調控機制及其在腫瘤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轉化應用研究。
龍漫遠教授,芝加哥大學
現(xiàn)任美國芝加哥大學埃德娜.帕帕希安杰出講席教授,北京大學講座教授。1992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博士學位。龍漫遠教授創(chuàng)立并領導了“新基因的起源與演化”這一新的科學研究領域,揭示了人類、模式生物以及很多重要物種的新基因形成機理和重要功能,打破了傳統(tǒng)的演化發(fā)育理論,開拓了人類對于基因演化的認知。其研究成果多次在 Nature、Science、Cell、PNAS 等國際頂尖科學雜志發(fā)表。2022年,他杰出的科學貢獻獲得了美國“古根海姆獎(Guggenheim Fellowship)”以及華人生物學領域影響最大的“吳瑞獎”兩項重要殊榮。
Philip Beachy教授,斯坦福大學
發(fā)育生物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泌尿學、發(fā)育生物學、化學和系統(tǒng)生物學教授。Beachy教授對Hedgehog信號通路的研究有著很深的造詣。Hedgehog信號通路與機體的發(fā)育和各種疾病的產生有著密切的關系。40多年來的科研歷程,從Hedgehog基因的克隆到針對Hedgehog信號通路靶向藥物的問世,無數(shù)個第一次的發(fā)現(xiàn)讓Philip A. Beachy教授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贊譽。
Tak Wah Mak教授,多倫多大學
世界著名的免疫學家、腫瘤學家和生物化學家。他因1983年首次發(fā)現(xiàn)T細胞TCR受體及其在免疫學方面做出的多項開創(chuàng)性工作而廣為人知。1995年,Tak Wah Mak教授發(fā)表了免疫檢查點分子CTLA-4免疫功能的里程碑式論文,從而為針對免疫檢查點的癌癥治療開拓了道路。Tak Wah Mak教授也是Agios制藥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該公司的主要化合物IDHIFA®于2017年8月獲得FDA批準用于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成為首個針對癌癥代謝通路的癌癥治療藥物。Tak Wah Mak教授先后入選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倫敦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并獲得Behring Prize,the King Faisal Prize for Medicine,the Novartis Prize in Immunology等系列國際知名獎項。
Vivek Malhotra教授,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
巴塞羅那基因組調控中心主席,細胞和發(fā)育生物學項目協(xié)調員和ICREA研究教授。Vivek Malhotra教授是世界上研究蛋白質分泌和細胞分隔的領導者之一。Vivek Malhotra教授在牛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斯坦福大學做博士后,在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做了18年的教授。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細胞區(qū)室是如何形成和相互溝通的,以及細胞在分裂過程中如何復制它們的區(qū)室。自80年代末以來,他一直在研究這些過程,并因其創(chuàng)造力和新穎的發(fā)現(xiàn)而享譽全球。
饒毅教授,首都醫(yī)科大學
生物學家,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首都醫(yī)科大學教授,首都醫(y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IDG麥戈文腦研究院創(chuàng)始所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創(chuàng)始主任、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創(chuàng)始主任、西湖大學創(chuàng)校校董會成員。饒毅教授長期從事分子神經生物學研究。
金亦石教授,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神經生物學家,1984年本科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yè),1991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1996年加入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神經生物學系擔任助理教授。2001-2017任HHMI研究員。金亦石實驗室利用線蟲對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和功能的分子遺傳機制研究,課題組已發(fā)現(xiàn)多種在神經突觸形成、維持和功能中具有保守角色的關鍵分子,研究成果多次發(fā)表在Cell、Nature、PNAS、Neuron、JBC等國際知名雜志。2019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20年當選為美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會士;202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