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同學對行測資料分析各種名詞傻傻分不清,那都有哪些名詞會容易搞混呢?接下來上岸鴨幫大家整理出來了一些,希望幫你對行測有個更全面的認識。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重點概念,一個是其他易混淆概念。
重點概念
“基期”和“現(xiàn)期”
一般這兩個名詞不會直接出現(xiàn)在資料分析當中,大多數(shù)都是以時間去體現(xiàn),但是這兩個概念是解決題目的關鍵,所以一定要好好了解。
基期:指“被比較”的時間。
現(xiàn)期:指現(xiàn)在所述的時間。
例如:2022年全國零售額71751億元,比2020年增長76億元。這里面基期:“2020年”,現(xiàn)期:“2022年”。
“增長量”和“增長率”
增長量:指增長的部分,例如增長50萬噸。
增長率:指增長的百分比,例如增長50%。
怎么區(qū)分增長量和增長率?
1.一般情況下,題干當中如果有提到增長,無單位:“增長率”,有單位:“增長量”。
2.當題干當中提到最值問題,用多少描述:“增長量”,用快慢描述增長:“增長率”。
3.還有一些特殊描述,像一些:速度或者幅度。都統(tǒng)一為“增長率”。
其他易混淆概念
增加值
增加值:一般是指:各行業(yè)構的生產總值,屬于金融單位。
“百分數(shù)”與“百分點”
百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百分之幾。一般都是采用符號“%”來表示。通常兩種形式會在資料分析當中展示:比重、增長率。
百分點:不可以寫成“%”,只能用“百分點”進行表示,通常應用在兩個增長率或者兩個比重計算差值的時候出現(xiàn),是兩個百分數(shù)做差產生的新單位。
五年計劃
五年計劃:屬長期計劃是中國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為國民經濟發(fā)展遠景規(guī)定目標和方向。中國從1953年開始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
希望通過以上名詞的分享,能讓各位正在備考的考生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