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數(shù)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shù)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shù)據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用題型有數(shù)字推理和數(shù)學運算兩種。
數(shù)字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個數(shù)列,但其中缺少一項,要求報考者仔細觀察這個數(shù)列各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規(guī)律,然后從四個供選擇的答案中選出最合適、最合理的一個來填補空缺項,使之符合原數(shù)列的排列規(guī)律。
例題:1 2 4 8 16()
A.16 B.24 C.32 D.36
(答案:C。原數(shù)列是一個等比數(shù)列,后一項是前一項的2倍,故正確答案為C。)
數(shù)學運算:每道題給出一個算術式子或者表達數(shù)量關系的一段文字,要求報考者熟練運用加、減、乘、除等基本運算法則,并利用其他基本數(shù)學知識計算或推出結果。
例題1:某單位的會議室有5排共40個座位,每排座位數(shù)相同。小張和小李隨機入座,則他們坐在同一排的概率:
A.不高于15%B.高于15%但低于20%
C.正好為20%D.高于20%
(答案:B。根據題意可知,小張隨機選一個位置就坐,那么小李可以選擇的位置為39個,因此總情況數(shù)=40×39。要讓他們恰好坐在同一排,應先從5排中選一排,再從這一排中選2個座位,符合條件的情況數(shù)=5×8×7,概率約為7/39=17.9%。因此,正確答案為B。)
例題2:甲、乙、丙、丁、戊5名職工參加黨史知識測驗,每人得分均不相同。甲和乙的平均分比丙多2分,丁和戊的平均分比丁多5分,甲、乙的平均分比丙、丁、戊的平均分多3分。問丙、丁、戊三人得分的排序為:
A.丙>丁>戊 B.丙>戊>丁
C.丁>丙>戊 D.戊>丙>丁
(答案:D。假設丙得分為x,則甲+乙=2x+4,(甲+乙)/2=(丙+丁+戊)/3+3,則丁+戊=2x-3;戊-丁=10,則戊=x+3.5,丁=x-6.5。因此,正確答案為D。)
(四)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用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四種。
圖形推理:每道題給出一套或兩套圖形,要求報考者通過觀察分析找出圖形排列的規(guī)律,選出符合規(guī)律的一項。
例題1:把下面的六個圖形分為兩類,使每一類圖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規(guī)律,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②⑥,③④⑤B.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④⑤,②③⑥D.①④⑥,②③⑤
(答案:A。題干中每個圖形中都有多個封閉圖形和線段,考慮二者之間的位置關系。因此,正確答案為A。)
例題2: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性:
A B C D
(答案:B。所有圖形均為軸對稱圖形,從對稱軸的變化來看,有兩個規(guī)律:一是對稱軸位置,第一個圖形對稱軸是垂直狀態(tài),之后圖形的對稱軸依次順時針旋轉45度,按此規(guī)律,問號處圖形的對稱軸位置應在從左下到右上的位置;二是對稱軸是否和圖形內的一條線重合,第一個圖形對稱軸與圖形內的一條線重合,第二則不重合,第三個重合,按此規(guī)律,問號處圖形的對稱軸應和圖形內的線不重合。因此,正確答案為B。)
定義判斷:每道題先對相關概念進行定義,然后分別列出四種情況,要求報考者嚴格依據定義選出一個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該定義的答案。
例題1:按調查范圍來看,可將調查分為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全面調查指的是一定范圍內的情況普查;非全面調查是指從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對象進行情況調查,又可分為:根據隨機原則選擇樣本的抽樣調查和有意識選取若干樣本進行的典型調查。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對某市幼兒園所有兒童進行口腔衛(wèi)生檢查,這屬于非全面調查
B.對全國招生規(guī)模較大的前30所醫(yī)學院校進行學生就業(yè)情況調查,這屬于典型調查
C.對省內1~3年級的全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間的調查,這屬于非全面調查
D.對某市中考數(shù)學成績最好的幾所學校進行調查,總結相關經驗,這屬于抽樣調查
(答案:B。根據題干,“全面調查”的定義要點是:一定范圍內的普查;“非全面調查”的定義要點是:在總體中抽取部分對象;根據選擇樣本的方式又分為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A選項體現(xiàn)了一定范圍內的普查,屬于全面調查,敘述錯誤;B選項符合典型調查,敘述正確;C選項體現(xiàn)了一定范圍內的普查,屬于全面調查,敘述錯誤;D選項是典型調查,敘述錯誤。因此,正確答案為B。)
例題2:物候現(xiàn)象是生物隨著氣候一年四季的周期性變化而發(fā)生的相應季節(jié)性變化的現(xiàn)象。影響物候現(xiàn)象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拔的差異、經度的差異、緯度的差異和時間的差異。
下列詩句反映的物候現(xiàn)象受到海拔差異影響的是:
A.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B.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C.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答案:B。A選項提到了春天江水呈碧藍色,是由于春季溫度升高,江水內藻類大量繁殖,反映了物候與季節(jié)有關系;B選項提到了四月份時山地與平原地區(qū)花期不同的問題,反映了物候與地勢高低有關系;C選項只陳述了物候現(xiàn)象,沒有反映出影響因素;D選項描述了玉門關外春風不度、不生楊柳的景象,這是經度差異引起的物候現(xiàn)象。因此,正確答案為B。)
類比推理:給出一組相關的詞,要求通過觀察分析,在備選答案中找出一組與之在邏輯關系上最為貼近或相似的詞。
例題1:設計︰發(fā)放︰問卷
A.復制︰修改︰文字B.預習︰復習︰考試
C.播放︰快進︰磁帶D.制定︰執(zhí)行︰政策
(答案:D。“設計”和“發(fā)放”是問卷實施過程中必然經歷的兩個步驟,順序是先設計,后發(fā)放。D選項,“制定”“執(zhí)行”是政策實行過程中必然經歷的兩個步驟,并且制定在前,執(zhí)行在后,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A、B、C選項中的詞語不具備題干中的邏輯關系。因此,正確答案為D。)
例題2:自然聲源對于()相當于()對于煤炭
A.人工聲源;植物遺骸B.燕語鶯聲;礦石燃料
C.傳播介質;社區(qū)供暖D.物體振動;地質危害
(答案:B。A選項自然聲源和人工聲源是并列關系,煤炭由植物遺骸形成,邏輯關系不一致;B選項自然聲源和燕語鶯聲是包含關系,礦石燃料和煤炭是包含關系,邏輯關系相符;C選項自然聲源需要傳播介質,但社區(qū)供暖不一定需要煤炭,邏輯關系不一致;D選項自然聲源由物體振動引起,與煤炭和地質危害的邏輯關系不一致。因此,正確答案為B。)
邏輯判斷:每道題給出一段陳述,這段陳述被假設是正確的,不容置疑的。要求報考者根據這段陳述,運用一定的邏輯推論,選擇一個最恰當?shù)拇鸢浮?/p>
例題1: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交流互鑒是文明發(fā)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A.一種文明如果沒有長期自我封閉,就不會走向衰落
B.一種文明如果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就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C.一種文明如果沒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就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D.一種文明如果沒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沒有同其他文明取長補短
(答案:C。A選項將題干中的條件前后件均加否定,不能推出;B選項將題干中的“只有…才…”轉換為“如果…就…”,不能推出;C選項是對題干最后一句話的同義表述,可以推出;D選項將題干最后一句話的前后件對調,不能推出。因此,正確答案為C。)
例題2: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觀察了近300名2~4年級兒童在一個學年中的課堂參與度。參與度是根據上課過程中的專心行為和分心行為衡量的,前者指的是回答問題、舉手發(fā)言或參與討論等,后者指閑聊等行為。實驗中,一半學生站立在高課桌前聽課,另一半則坐著聽課。結果發(fā)現(xiàn):站立聽課的學生比坐著的學生更加專注。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長時間坐著聽課會增加身體對脊柱的壓力,不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
B.即使是站立聽課,也有個別學生會來回走動,影響課堂秩序,讓他人分心
C.許多性格活潑的學生更喜歡站立聽課,專注力更好,而內向的學生則愿意坐著聽課,覺得更利于提高注意力
D.站立需要大腦平衡身體、控制輕微肌肉收縮,這些適度的壓力會使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答案:D。結論是站立聽課的學生比坐著的學生更加專注。A項說明坐著聽講不利于健康,沒有提到專注力,與結論無關;B項說站立聽課會來回走動,影響他人聽講,對結論有一定程度的質疑;C項說性格活潑的孩子愿意站立聽課,而內向的喜歡坐著聽課,與結論無關;D項說為什么站立聽課能帶來專注力的提升,闡明了原理,支持了結論。因此,正確答案為D。)
(五)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文字、數(shù)字、圖表等統(tǒng)計性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
例題:
2020年,H省秋糧玉米和稻谷的市場平均交易價格分別為2.34元/公斤和2.74元/公斤,分別比上年上漲28.6%和8.7%。按此價格測算,2020年全省農戶種植玉米、稻谷扣除成本前的產值分別為957.1元/畝、1520.7元/畝,分別比上年增長33.4%、8.9%。
(1)2019年,H省秋糧稻谷的平均生產成本約為多少元/畝?
A.548 B.533
C.439 D.450
(答案:A。)
(2)將2020年H省秋糧機耕、機播、機收、排灌成本按同比增量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以下正確的是:
A.機耕、機播、機收、排灌
B.機收、排灌、機耕、機播
C.機耕、機播、排灌、機收
D.機收、排灌、機播、機耕
(答案:A。)
(3)2020年,H省秋糧玉米和稻谷的畝產與上年相比:
A.僅稻谷畝產高于上年水平
B.僅玉米畝產高于上年水平
C.兩者畝產均低于上年水平
D.兩者畝產均高于上年水平
(答案:D。)
(4)如種植收益=產值?生產成本,則2020年H省秋糧稻谷平均每畝的種植收益約是玉米的多少倍?
A.0.5 B.0.7
C.1.6 D.1.9
(答案:D。)
(5)2020年,H省農民老王在承包地中種植秋糧玉米,按全省平均生產成本估算,他在種子和農藥上需要花費2000元。如亦按全省平均生產成本估算,他需要花費的人工成本在以下哪個范圍內?
A.不到2000元B.2000~2500元之間
C.2500~3000元之間D.超過3000元
(答案:C。)
三、申論
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申論考試按照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和行政執(zhí)法類職位,分別命制試題。
中央機關及其省級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相關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準確理解把握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guī)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綜合管理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zhí)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shù)慕忉尅?/p>
貫徹執(zhí)行能力——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能力——對給定資料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行政執(zhí)法類職位申論考試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依法辦事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準確理解歸納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對所涉及的觀點和事實進行恰當?shù)慕忉?,并作出合理的推斷?/p>
依法辦事能力——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綜合運用恰當有效的方法完成任務、解決問題、實現(xiàn)目標。
公共服務能力——能夠全面準確了解公眾需求和愿望,靈活運用各種措施和辦法為公眾提供優(yōu)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文字表達能力——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四、作答要求
(一)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并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本或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二)申論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報考者必須用2B鉛筆在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用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作答。在非指定位置作答或用鉛筆作答一律無效。
原文標題: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考試大綱
原文鏈接:http://bm.scs.gov.cn/pp/gkweb/core/web/ui/business/article/articledetail.html?ArticleId=8a81f6d183d42bf301840440f03d017b&id=0000000062b7b2b60162bccd55ec0006&eid=0000000062b7b2b60162bccdd5860007
>>>2023國考公告已經發(fā)布,考題如何變? 命題大趨勢點擊查看。
>>>2023國考報名10月25日正式開啟,如何短時高效備戰(zhàn)筆試提分?
>>>2023國考什么崗位“錢”景好、前景好?高頓大數(shù)據分析早知道!
>>>2023國考公告已發(fā)布!如何高效報考?高頓報考指導為你省時一半!
>>>2023國考職位表看不懂?高頓職位查詢庫手把手教你選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