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準備國家公務員考試時最頭疼的部分是哪一塊了?相信很多人都會說常識判斷這一部分!常識部分考察范圍廣,涉及考點多,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該怎么著手復習。而時政這一部分更是讓大家非常迷茫,甚至有考生可能直接選擇放棄。今天上岸鴨公考小編要告訴大家,時政復習不能僅僅是死記硬背,掌握時政考法才是關鍵,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看2023國考時政的考法吧!
一、常規(guī)考查
時政的常規(guī)考查還是以文件、新聞的原文為主,以直接考查的方式,考查同學們對于相關知識點的記憶。例如2022年國考涉及的“七一勛章”獲得者與其先進事跡、知識產(chǎn)權領域“放管服”改革新舉措即是時政的常規(guī)考查,需要同學們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記憶。
二、引申人文
國考題目的題干可以從時政切入,但考查的知識點未必是時政的內(nèi)容。例如,在2022年國考中,有一題的題干引用了總書記關于信仰、信念的表述:“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信仰、信念、信心,這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但該題并未考查時政知識點,而是引申考查了“信仰、信念”相關的名句。由此可見,涉及重要革命人物的名言、詩句也是我們復習的方向之一。
三、引申科技
有些題目的題干涉及到科技相關的時政。例如,有一題的題干內(nèi)容是“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時政備考邏輯,該題題干考查的知識點大概率應為:最新的珠穆朗瑪峰高程為多少,但本題考查的是珠峰高程測量背后的科技知識。類似的,涉及高新技術成就的時政新聞,也比較容易引申相關科技常識,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四、引申馬哲
馬哲題中一種比較常見的題型就是名言警句類,考查名言警句背后的哲學原理。在2022年山東省屬事業(yè)單位考試中,考查了這樣一道題目,題干引用了“人生萬事須自為,跬步江山即寥廓”,以考查其哲學原理。所以我們在學習時政的同時,應注意講話中引用的古語、名言等,這種知識點可能會涉及哲學原理、作者、出處等相關考查。
由此可以看出,時政在考察時,出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大家在復習時一定不能死記硬背,而是要注意科目之間的融會貫通,把握好時政的命題方式和方向,做到復習有針對性,同時多思考、多總結。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