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鴨公考為大家?guī)砉珓諉T考試申論熱點:社會信用建設。上岸鴨公考申論熱點頻道將持續(xù)為大家?guī)砉珓諉T考試申論熱點分享,建議各位考生收藏。
1.背景
人無信不立,業(yè)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是社會公眾的基本規(guī)范,是市場經濟的重要礎石,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商業(yè)欺詐、制假售假屢禁不止,虛報冒領、學術不端突破社會誠信底線,誠信缺失問題已經成為制約市場經濟發(fā)展和公民權益維護的重大難題。加強誠信制度化建設,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提升國家軟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扎牢制度的籠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良好態(tài)勢初步形成。如曾引起輿論熱議的高鐵“霸座者”,被正式列入“限制乘坐所有火車席別”的黑名單。作為近年來上千萬失信懲戒中的一例,這是我國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大格局的微觀體現(xiàn),也是信用中國建設穩(wěn)步向深向實、對人們生活產生具體影響的典型個案。在此基礎上,要進一步從紅黑名單發(fā)布、重點領域治理、監(jiān)督體系完善各個環(huán)節(jié),建立健全激勵誠信、懲戒失信的長效機制。
2.觀點
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信息公開和共享,依法依規(guī)運用信用激勵和約束手段,構建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跨地區(qū)、跨部門、跨領域的守信聯(lián)合激勵和失信聯(lián)合懲戒機制,打破信息孤島,盡快建立全國聯(lián)網的社會信用信息記錄,真正做到讓誠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難行。
3.意義
加強社會信用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舉措。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快推進社會信用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1)信用建設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是整頓和規(guī)范市場經濟秩序、改善市場信用環(huán)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經濟風險的重要舉措,是減少政府對經濟的行政干預、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要求。
(2)信用建設是和諧社會的基礎。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的關鍵期。利益主體更加多元化,各種社會矛盾凸顯,社會組織形式及管理方式也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全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增強社會誠信、促進社會互信、減少社會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
(3)信用建設是每一個自然人和法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個人、一個企業(yè)、一個單位要想立足于社會,求生存謀發(fā)展,必須加強信用建設。
(4)信用建設是我國加強國際交流的必備條件。經濟全球化使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社會交流更加密切。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是樹立國際品牌和聲譽,降低對外交易成本,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必要條件,是推動建立客觀、公正、合理、平衡的國際信用評級體系,適應全球化新形勢,駕馭全球化新格局的迫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