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潤問題是行測常見的題型,本身不難,但有一些細節(jié)問題需要的大家注意,加以鞏固練習。
1、概念公式
A花了100元買入一套紀念品,打算以150元的價格賣出。但是定價過高,經(jīng)過商議之后,A同意以定價8折的價格成交,最終,B以120元的價格買走。
分析:這個描述中,100元叫做成本或者進價,150元叫做定價,120元叫做售價,8折代表120÷150=80%的打折率。150-100=50元叫做打折前的利潤,50÷100=50%叫做打折前的利潤率,120-100=20元叫做打折后的利潤,20÷100=20%叫做打折后的利潤率。
概念公式:利潤=售價-成本=成本×利潤率;
利潤率=利潤÷成本=(售價-成本)÷成本;
售價=成本+利潤=成本×(1+利潤率);
成本=售價-利潤=售價÷(1+利潤率);
打折率=折后價÷折前價=售價÷定價=(1+折后的利潤率)÷(1+折前的利潤率)。
2、易錯點解析
例題1:M服裝店進了一件衣服再賣出,賺取了進價30%的利潤。幾日后,買家以尺碼不合適為由選擇退貨。雙方協(xié)定,按照售價的90%退貨。后期M以最初的收購價第二次賣出這件衣服,問最終M交易的利潤率為多少?
A.約6%B.13%C.27%D.40%
【解】不妨設最初的進價為100元,第一次以100×(1+30%)=130賣出,利潤為130-100=30元;后續(xù)以130×90%=117元買入,又以第一次的收購價100元賣出,利潤為100-117=-17元。故總利潤為30+(-17)=13元,交易的利潤率為13÷100=13%,選擇B選項。
易錯點一:有的同學可能會把中間130元賣出,117元再買進這個過程也算做一次銷售,利潤為117-130=-13元,這樣理解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本身算兩個買賣的過程,并沒有涉及虧13元這個過程。
易錯點二:有的同學是按照總售價(130+100=230元)減去總成本(100+117=217元)得到最后的總利潤230-217=13元,進而計算利潤率用13÷217≈6%得到最終利潤率。這樣計算的總成本也是有問題的,本身是同一件衣服,所以只有最初的100元是成本。后續(xù)117元只是流通過程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兩次的利潤以及總得利潤考生們要分清。
更多國考行測技巧國家公務員行測考試內(nèi)容請繼續(xù)關注高頓上岸鴨。
相關閱讀